中国古代形容残疾的字

女性录 人气:1.9W
中国古代形容残疾的字

在先秦两汉南北朝的诗集中就出现了“姬⼈荐初酝,幼⼦问残疾”这样的诗句。古代⽤来表⽰残疾的词很多,如“废、疾、伤、损”等,尽管内涵与外延略有不同,但残疾⼈都是指那些肢体、感官残缺不全或伴有机体功能障碍的特殊⼈群。中国古代对残疾⼈有⽐较明晰的分类并与现在⼤致相同。

1、盲、失明--视⼒残疾

⽤“瞽”、“矇”、“瞍”、“盲”、“眇”等单字词来表⽰视⼒残疾。照郑⽞的区分于解释“⽆⽬眹谓之瞽,有⽬眹⽽⽆见谓之矇,有⽬⽆眸谓之瞍”。盲多指双⽬失明眇多指单⽬失明。由瞽字派⽣出来的词较多,如瞽⼈、瞽⼯、瞽师、瞽夫等表⽰各类不同⾝份的盲⼈。

2、聋、聩--听⼒残疾

中国古代⼈很早就明确指出:“聋聩不可使听”“⽿不辨五声之和⽈聋。⽣⽽聋⽈聩”(《国语·晋书四》)可见,当时对先天性⽿聋和后天性⽿聋的区别已有初步的认识。

3、喑、哑--语⾔残疾

语⾔残疾是指不能正常地使⽤发⾳器官进⾏⼝头语⾔交流的⽣理缺陷。先秦时多⽤喑来表⽰,后来⽤哑来表

⽰。如《韩⾮⼦·六反》⽈:“⼈皆寐,则盲不知皆嘿,则喑不知。”

4、瘸、跛、孓孑、挛嬖--肢体残疾

肢体残疾包括上肢残疾和下肢残疾。《说⽂》的解释是“孓,⽆右臂也孑,⽆左臂也”,是指上肢残疾。腿脚残疾,⾛路不平衡谓之瘸和跛,是指下肢残疾。挛嬖则指上下肢的混合残疾。如宋朝陆游《剑南诗稿·养⽣》中就提到“挛嬖岂不苦,害犹在四⽀(肢)”。

5、驼、偻、佝偻、侏儒、偏死--躯体残疾

驼背,是指⼀种⼈的脊椎向后隆起,不能挺直的躯体残疾。先秦时代,古汉语中常⽤偻或佝偻来表⽰驼背。

侏儒,是指⾝体异常矮⼩的⼈。偏死,多指因中风引起的⿇痹和瘫痪。

6、痴、呆、愚、疙--智⼒残疾

古汉语常⽤痴、呆、愚等单字词或痴呆、愚蠢等双字词来表⽰在感知、记忆、语⾔、思维等智⼒残疾。如《说⽂》指出:“痴者,迟钝之意,故与慧相反。”“愚蠢,⽣⽽痴呆懵懂,不辨南北东西。”疙,则是指当今的轻度弱智,故有“⼩痴谓疙”之说。

7、癫、疯、癫狂、狂疾--精神残疾

古⼈常⽤癫、疯、癫狂、狂疾这些词语来表⽰精神失常之类的精神残疾。《太平御览》中提到“阳⽓独上,则为癫病”。这些词语的⽤法和现代已没有太⼤的出⼊。

由此可见,古代中国⼈对各种残疾⼈给予⼀定的关注,进⾏了仔细的观察。古⼈⽤来描绘残疾⼈的⽤词丰富,能对不同类型的残疾⼈进⾏清晰的分类。这些为后来对各类残疾⼈的安抚、治疗和教育奠定了基础。

残详细字义◎ 残 cán〈动〉

(1) (形声。从歹( è),戋( jiān)声。从“歹”表示与死亡有关。本义:伤害)

(2) 同本义 残,伤也。”

废为残贼。——《诗·大雅·民劳》

则汝残矣。——《战国策·齐策》。注:“坏也。”

TAGS:残疾